在锅炉卫燃带水冷壁管优化环节中,要针对其局部材质的掉落情况展开优化,避免其水冷壁管的切割效应,从而避免管壁磨损程度的加深。要想确保锅炉水冷壁磨损情况的控制,就要进行锅炉运作过程中的烟气流速的控制,保证这两者应用模块的协调。锅炉水冷壁管磨损量与烟气流速的3次方成正比关系。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锅炉运行人员担心流化不良,为了提高锅炉运行系数,常以较大风量运行,造成烟气流速过快,严重加剧锅炉的磨损,同时增加厂用电量。目前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按照计划已全部完成,达成预期效果。其中,新产品、新技术、新装置总计21项,计算机软件3项,发表科技论文168篇,申请国内专利67项,其中获得专利授权6项,研制国家标准16项,建成实验基地、生产线及示范工程共计85处。该项目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项目有四个课题:新型建筑室内热湿负荷调节系统的研究、太阳能供热、制冷、通风系统与建筑接口技术研究、太阳能集热建筑模块的研究与开发、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工程。结果发现,BESMSMR处理效果优于其他MBR,实现大约82%的TCOD和2%的TN去除效率。氯化有机物的存在增加了有机废水处理的难度,Ding等[21]开发了一种催化膜反应器使2,4,6-三酚(2,4,6-TCP)脱氯并同时降解矿化有机物,结果显示:操作条件下,2,4,6-TCP中的99%降解,8%完全矿化,表明催化膜反应有很好的去除各种有机污染物的能力。Pajoumshariati等估了膜序批式反应器(MSBR)用于处理石油炼油废水(PRW),GC/MS分析表明:PRW的大部分有机成分被清除,平均COO&G(油脂)和TPH去除效率分别为8%、82%和94%,膜的使用增强了各类污染物去除效果。水资源、能源化上述废水处理技术虽然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但高浓度有机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其中含有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物质。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新态势下,环保工作者应将废水视为可再生、可利用的资源,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资源、能源化的研究热点主要有提取回收有效组分、发酵法生物制氢、生产微生物絮凝剂以及同步产电等。Naidu等评估了应用膜蒸馏(MD)技术回收利用废水回收厂(WRP)排放的含大量有机物的反渗透浓缩物(WWROC),该技术能够实现WWROC的85%的水回收,生产高质量的渗透物(1~15μS/cm,99%离子截留)。在长期小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于中、低浓度食品加工废水的处理工艺,即U:SF工艺(其中厌氧采用技术成熟、使用较广的U:SB,好氧采用微动力消耗的滴滤床)。该工艺已在多家食品加工厂应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运行效果。U:SF工艺的处理流程(见)为来自车间的废水先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若在冬季低水温时则进行加温以满足U:SB的进水要求。U:SB采用中温厌氧消化。因厌氧出水不能达到排放要求,故需利用好氧做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