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贸易一直以来都在钻废弃物回收管理的法律漏洞,美国等发达国家常常出于对处理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将混合有毒塑料垃圾打上“可循环利用”的标签出口到发展家。但实际上,这些垃圾或难以循环利用,或根本未被回收,只能被填埋、焚烧或倾倒入海洋,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同时,废弃物输出往往通过非法途径运往接收国,使得不具备相关处理能力的接收国难以应对。环保组织长期收集的许多证据都表明,这些废弃物给当地环境带来了重大危害,生活在附近受污染地区的居民成了有毒垃圾场的直接受害者。本次推荐一篇总结活性污泥法优化设计和运行方法的文章,希望能促进大家对研究成果如何落地的思考。论文的和通讯作者是法国洛林大学化工系的RainierHreiz。作者认为从经济和环境的角度看,工程师有必要使用动态优化工具来确定设计运行参数,从而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工程师往往对优化结果甚至真实的趋势缺乏信心。于是,作者总结了近年来的工艺优化设计成果,讨论了上述原因和解决方案。所谓优化,就是设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通过数学方法求解得到结果。完全混合式和序批式反应器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后者有盛宴期与饥饿期的交替,而前者没有。盛宴期与饥饿期的交替极有可能是污泥沉降速度选择力外的另一个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所需的必要条件。基于此,本研究采用1个完全混合式反应器串联的方式组成了一个近乎完活塞流反应器,以气动污泥回流的方法,实现了盛宴到饥饿期的过渡与交替。沉降速度的选择力(Vs)由位于活塞流反应器最末端的快速沉降池实现。不同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二沉池所用的长达1小时以上的沉淀时间,快速沉降池的沉淀时间只有5分钟。实时统计各厂区、监测点的监测设备数据,并根据各监测点的排放情况及其气象条件,来分析与推测区域内整体的排放情况。实现对VOCs排放区域整体监控,污染物扩散趋势推算,排放源解析等功能,同时结合物联网、智能采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动态图表系统等先进技术,整合、共享、开发,建立化、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区域在线监测平台,实现对控制污染源无组织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等综合管理,为制定节能减排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和科学的辅助管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