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预处理是在常规工艺之前对水中氨氮和有机物预去除或转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冬季效果不稳定成为制约其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及由两者发展而来的工艺目前成为水源水预处理的主导工艺,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及其他一些方法主要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实际应用鲜有报道。但是总体来说生物预处理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运行效果受水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微量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没有效果,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及微生物本身的物质特性及对健康还可能存在一定影响。由于该厂二期工程的受纳水体——刺猬河属于Ⅲ类水体,因此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出水必须达到DB11/89—212表1中的:标准。设计规模及水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设计规模为4万m3/d,进水以生活污水为主,收水范围与一期工程相同。设计中进水水质这一基础数据的确定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工艺流程的选择,也关系到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参数选择的合理性,进而影响出水水质。本工程设计中,对该厂一期工程近3年的进水水质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现状情况,既考虑到区域发展可能带来的水质变化,又避免因保证率取值过高而导致的处理设施和设备配置过大所造成的浪费,最终确定的进出水水质见表1。单位是ppm或mg/l,可以用TDS仪来测量。它也反应了水中的离子含量。它与电导率之间一个粗略的对应关系:对于氯化钠参考溶液来说,1ppm的TDS值对应2s/cm的电导率。H值:溶液中酸和碱的相对含量。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og)的度量单位。pH值分~14挡,pH值为7.则水为中性;pH值小于7.,则水为酸性的;pH值大于7.。则水为碱性的。度:碱度是指水中能够接受[H+]离子与强酸进行中和反应的物质含量。CC:S工艺对污水预处理要求不高,只设间隙15mm的机械格栅和沉砂池。生物处理核心是CC:S反应池,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均在该池内完成,出水可达标排放。经预处理的污水连续不断地进入反应池前部的预反应池,在该区内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并一起从主、预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3-.5m/min)进入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内依照曝气(:eration)、闲置(Idle)、沉淀(Settle)、排水(Decant)程序周期运行,使污水在好氧-缺氧的反复中完成去碳、脱氮,和在好氧-厌氧的反复中完成除磷。